过敏,已成为一个越来越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世界过敏组织数据显示,全球约30%人口受过敏性疾病困扰,中国则有2.5亿过敏性鼻炎患者。而对抗过敏关键在于找到过敏原。
近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国家呼吸医学中心牵头发起《第三次中国鼻炎和支气管哮喘患者致敏原多中心调查及多过敏原脱敏治疗》,将通过调查明确中国患者的主要过敏原、区域差异、影响因素或危险因素,为国内过敏性疾病诊疗提供基础数据和依据。
时至今日,过敏的机制并不明确,脱敏治疗是唯一从病因层面治疗过敏性疾病的方式。
精准定位致敏原并开展针对性治疗,不仅能防止过敏性疾病发展为重症,还能避免单一过敏原发展为多重过敏原。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疾病健康研究院变态反应科主任李靖介绍,此前的第一次流调明确了中国呼吸道过敏患者主要过敏原是螨虫,全国呼吸门诊患者平均阳性率50%左右,南方地区到达70%。第二次流调证实了在过去20年里,中国呼吸道过敏患者仍在持续上升,特别是北方地区因艾蒿花粉致敏明显。
而近年来,大气环境、植被分布、气候条件、家居环境等致敏相关影响因素均有所变化。“与前两次流调对比,第三次调查将重点考察近10年过敏原致敏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变化。”李靖说。
此次流调将通过皮肤点刺、血清IgE检测和调查问卷形式,更新当前的主要过敏原及其区域差异、影响因素等。研究结果预计在1—3年内陆续发布。
“相较于前两次流调,第三次流调样本量更大,覆盖面更广。”李靖介绍,目前已有45所医院参与此次调查,每家医院至少提供200个样本,计划总入组约8000名患者,地域范围覆盖全国各地。
“过敏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正面临诸多难题。”海南省康复医院哮喘防治中心主任陈实指出,目前针对过敏性疾病的治疗方案主要包含环境控制、症状药物、脱敏治疗、患者教育四个方面。而尽快找出过敏原及其影响因素,提高公众对过敏的科学认知,才能尽快攻克这难题。
采写:南方+记者 刘汉能 实习生 陈浩文
摄影:南方+记者 许舒智
通讯员:韩文青
可盈配资-可盈配资官网-配资平台APP下载-石家庄股票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